![联华证券_在线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杠杆配资申请](/images/logo.png)
昨天股票什么叫加杠杆,公司35岁同事新年被花式催婚的稿件一出,评论区直接炸锅了。
原本以为只有单身人士义愤填膺,没想到已婚已育人士也在吐槽:
有说:二胎不生都被迫不能回家。
也有说:没结婚的催婚,结婚的催生,一娃的催二娃,二娃的催三娃……
还有人小伙伴,吃了三个生娃的苦,却还是被催生,原因是:生了三个女娃。
这来自中国式家长、亲戚,没完没了的问候,挺让人窒息的。
但我想说,只要过年,只要家族聚会,这些“家里长短”真的少不了,某种程度上,也算“年味”吧
去年顶着35岁“高龄”(别杠,医院系统里35岁真的自动划入高龄)生了个闺女,结果今年就被亲戚们“花式催生”了。
展开剩余93%虽然没人明说,但话里话外那意思,懂的都懂——不就是因为我生的是女儿嘛!
来,大家品品这些亲戚的 “经典语录”:
亲戚A:小蓝莓(我女儿小名)好可爱啊!生女儿好,听话!等过几年她大了,再生个儿子,让她帮你带弟弟!
(我内心:???我闺女是来给我当保姆的吗?)
亲戚B:一个女儿多孤单啊,加油再生一个,凑个“好”字,儿女双全多完美!
(我内心:完美?剖腹产后腰还痛呢,您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!)
亲戚C:趁年轻赶紧再生个儿子吧,女儿迟早嫁出去的,生儿子才能养老!
(我内心:唉,为啥都指望儿子养老,婆媳关系它不可怕吗?)
亲戚D:哎呀,你怀孕前怎么不问我呢?我认识个老中医,有个方子包生男孩!不怕,下一胎介绍给你!
(我内心:中医就是这样被玩坏的吧……)
亲戚E:听说客家人要生到有男娃为止,还得两个男娃!XM(我老公)家里没催你吗?
(我内心:我家的事您就别操心了!)
感觉再聊下去,就要心梗到满桌佳肴都吃不下去了
插个题外话,如果没有催生催婚话题,我还挺喜欢家族聚会的,能吃到好多平时不会点或者很少点的菜,比如酸汤肥牛、黑叉烧、水晶肠粉啥的。
亲戚的话,我一般就当耳边风,但谁也想不到,我身边的朋友也劝我考虑考虑二胎,不要一口回绝。
是的,同龄人!
其中一个朋友的观点很清奇,他已经有两个崽了,但还想要第三个:
现在两个娃,还是会经常打架,会觉得偏心什么的,三个的话就是“三国演义”,可以互相制衡,反而更好带。
至于衣服、玩具啥的,老大用完给老二,老二用完给老三就好了。
有意思的是,昨天同事组的单身交友群里,也有男生一上来就说“想要3个小孩”,可惜还没有对象
但想找对象可以扫码进群,里面很多人都是被父母所逼,想要结婚的单身人士~
当初说“一个就够”
怎么都悄悄生了二胎?
说实话,我算是朋友圈和公司里少有的“晚婚晚育”选手。
身边那些“英年早婚”的同事和朋友,因为30岁前就搞定了一胎,普遍都选择了再来一个。
我们公司就有4个同事,在二孩政策放开后,悄咪咪地生了二胎。
比如广哥,看着像00后,实际上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爹了;二娃今年则准备迎接“二娃” 。(这是可以说的吗?
)
一开始我以为,大家生二胎是为了圆“儿女双全”的梦,但仔细一琢磨,事情也许没那么简单。
在我认识的女性朋友里,一胎是女孩的,生二胎的概率明显更高。
我有个初中同学,生一胎闺女时经历了“顺转剖”的双重折磨,当时放狠话说:“不生了,一个就够了,打死我也不想再痛一次!”
结果呢?前几年听说她又拼了第二个。
还有个20年的“死党”,生女儿时因为指标不理想,从怀孕开始就打肝素,一直打到生。
当时她还偷偷花了200块去验B超(不合法,好孩子别学),查出是女娃后,就开始被惦记上怀二胎。
本以为她这种新时代女性会直接翻白眼拒绝,没想到,剖腹产半年后,她居然松口了。
还有个前同事,一胎是女儿,最近专门找朋友介绍医生,调理身体想要个男娃。据说她的朋友就是吃了中药,调理酸碱度后,二胎顺利“得男”。
反观那些一胎是男孩的朋友,生二胎的意愿普遍不强,如果要二胎,通常是两种情况:
·家里有传统习俗,觉得男娃要生够两个才行
像我老公家,他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。我问他:“你妈生了儿子不是完成任务了吗?为啥还要继续生?”
他的回答是:“生两个儿子是福报,当时村里人都希望要两个。”
·女方强烈想要个贴心的小棉袄
我有个亲戚就是这种情况,她说如果三胎还是男孩就“封肚”,所幸最后如愿以偿。
两个哥哥宠着一个妹妹
当然,还有一种情况不属于普通人范畴: 家里有钱又有闲,生几个都无所谓。
为了验证这些观察,我还特意查了广州的出生人口数据:(全国情况太复杂,缺乏针对性)
全面放开二孩后,二孩占比一度爆发,甚至超过一孩的比例。
2021年三孩政策实施后,三孩及以上占比连续两年突破10%,比10年前的1%涨了5倍多。
曾经我们觉得,生二胎三胎是小城市才敢想的事,毕竟有人带娃、生活压力小。没想到,一线城市生活压力这么大,居然也有这么多“勇士”!
更有趣的是,出生人口性别比也在悄悄变化。
在有统计以来,这个比例几乎一直上涨,尤其是三孩政策实施后,连续两年出生人口性别比超过115%。
什么意思呢?就是平均每100个新生女婴对应的男婴数量,连续两年超过115个,2023年甚至100个女婴对应近117个男婴。
考虑到这几年二孩+三孩占比都超过一孩,大家家里有没有王位要继承我不知道,但大家追生的目标却很大概率是男娃。
当然,数据无法呈现个体情况,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,给出自己的解读!
亲戚去世后,我的想法也开始改变
在生女儿时,和我同一个病房的是一个快40岁的姐姐,她刚刚剖腹产生了二胎男宝,家里的大宝也是男的。
他的老公为了回家照顾大儿子,只能留她一个人在医院,自己给二宝换片喂奶。(据说妇幼能请护工看宝宝,但我是中山二院,护工只看大人不照顾BB)
刀口的疼痛,我体会过,第一天床上呼吸都痛,但为母则刚,那位姐姐在没有腹带的情况下还是硬撑着起床
我问她,一胎既然是男宝,不是完成任务了吗?带二胎如果没人帮忙,好痛苦啊,为什么还要生二胎?
她说:她也是35岁生的一胎,当时还是剖腹的,压根没想要二胎。
家里条件确实挺困难的,老人不太会带娃,压力全在我身上,一想到要拉扯到18岁就头痛。
但过了几年,想法又变了,开始觉得多一个孩子将来有个照应。
这几天我也静心想了一下,抛开亲戚生男生女的嘴碎,作为独生子女的我,如果下一代也是独生子女,确实可怜。
原因是我发现,自从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不在后,妈妈那边的聚会肉眼可见越来越少,一年只见两次,有时人还不齐。
爸爸那边,原本一个月一次聚餐,随着我叔叔不在后,变成两个月一聚。
以前每年年初三大家会组团到香港探亲,前不久姑妈不在了,对父母辈来说,剩下的基本都是晚辈,基本没有去香港过年的理由了。
亲戚的房子在香港郊区,只有探亲才会去
我是深刻意识到,我女儿小蓝莓这一代,只有“表字辈”、“堂字辈”亲戚,年纪差得又多,过年可能连“打沙炮”、“玩仙女棒”的小伙伴都没有。
一大家子一起玩,还是令人羡慕的
虽说读书有同学,出来有朋友,但大家都有自己的家庭、亲戚,更未必生活在同一座城市,要聚在一起,真的很难。
艰难的同学聚会
一想到这些,确实有生第二个的冲动
但不多,因为确实“生不起”,也“养不起”……
一个小孩,宛如一只“吞金兽”
劝生二胎的亲戚可能也是不知道现在养一个娃,成本比当年高多了。
以我一个初中同学为例,她谈了一个外省的男友,有一年了,就卡在结婚这件事上,过年前直接被提分手。
一个很现实的问题: 结婚后,意味着要在广州落地生根,买房是不可能回避的,而生娃后,谁来带?
让女方老人带,意味着房子不能买在郊区,现在虽然房价降了,但要买在老城区的话,300万出头总是少不得的。
对于一个月工资总共2万的家庭来说,踮踮脚也够不起。
让男方家老人带吧,婆媳关系是道槛,同时又需要更大面积的房子;请保姆吧,一个月没有8000~9000块都不行,还担心孩子的安全。
我这个同学直言:一想到每个月还完房贷,支付保姆费,银行卡余额可能买不起一罐奶粉,就没有生娃欲望了……
我一直觉得,对健康女性而言,生娃并不难,无非十月怀胎,很多女明星就算不结婚,也会通过试管要一个自己的娃,比如湾湾的鬼鬼。
鬼鬼在社交媒体的发言
真正难的是一个“养”字,在遍地追求精英教育的时代,就算不买房,你也不得不为教育掏出荷包。
这时,一胎的优势就来,如果只有一个,你可以无条件投入,学钢琴、学芭蕾,每年游学,都会咬牙给到。
但如果有了二胎,对于普通家庭来说,就会打折再打折,可能连奶粉都要从爱他美领熠,降标到200多的铂金版
奶粉还是挺贵的,国产的更贵
所以,各位看官对催生二胎是怎么看的?评论区给你,畅所欲言。
当然,如果已经想好要二胎,需要找性价比四房,可以加大嘴,全广州的笋盘他都知道~
发布于:广东省Powered by 联华证券_在线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杠杆配资申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